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79章 譭譽參半李斯

又提出了統一文字的建議,之後又在統一法律、貨幣、度量衡和車軌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

這些措施,都是以法家的加強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為指導的。

李斯在生平的後期,雖然將法家的思想推向了極端化。

但是李斯僅僅是一個提出者,而不是一個完全的執行者。

後來的李斯,已經沒有了以法治國的志向,也已經不再代表法家了。

因此,李斯後期的思想是否應該歸入法家的體系,是值得商榷的。

不過不管怎麼說,李斯歸根到底還是一個法家的最完全的執行者。

李斯以法治國的理念,哪怕到了他們大漢朝也在沿用。

儘管他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看似以儒家治理國家,可實際上是內法外儒罷了。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出遊巡視會稽山,丞相李斯和中車府令趙高都跟隨始皇一同前往。”

“始皇長子扶蘇被秦始皇派到上郡監督軍隊,小兒子胡亥跟隨出遊。”

“同年,秦始皇巡視到山東平原縣西南五十里時病倒,行至沙丘病情加重。”

“秦始皇令趙高代筆寫詔書賜給公子扶蘇,命扶蘇回咸陽,由蒙恬管理軍隊。”

“詔書還未交給使者時,秦始皇便駕崩了。”

“李斯認為皇帝在外巡視時駕崩,而又未正式確立太子,駕崩之事需要保密。”

“他們將秦始皇的屍體安放在一輛既保溫又通風乾爽的車子中,奏稟國事和飲食進獻依舊如常。”

“車中宦官假借皇帝之名,在車中批覆百官上奏的事。”

“趙高扣下秦始皇生前寫給公子扶蘇的詔書,想讓胡亥繼位為皇帝。”

“並勸說胡亥,詐稱秦始皇遺詔命殺掉扶蘇。”

“之後代替胡亥與丞相李斯商議,告知李斯詔書還未送出,自己欲讓胡亥繼位。”

“李斯認為為人臣子不該談論這些事,並不同意。”

“但之後被趙高以世代功名引誘,聽從了趙高的計謀,廢公子扶蘇,立胡亥為新帝。”

李世民:以沙丘之變為界,李斯經歷了輝煌與蒼涼,他的悲劇也在沙丘之變那一刻鑄成。

在秦始皇時期,李斯和趙高就是嬴政下面的兩大紅人,兩大寵臣。

趙高是嬴政的眼睛和耳朵,是嬴政所信任的人。

而李斯則是秦始皇所欣賞的人,是嬴政的手和腳,是大秦帝國的丞相,能執行嬴政所確定的方針與政令。

基於不同的定位,所以在嬴政時期,李斯所能獲得的支持是遠大於趙高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當秦始皇駕崩於沙丘之際,根本就沒有能力掌控局面的趙高這才向李斯伸出了橄欖枝。

趙高將李斯拉下水,並一起發動了沙丘之變,賜死了扶蘇和蒙恬。

將秦始皇所佈下的大局全部敲碎,當然同時也將大秦帝國推向了萬劫不復之境。

當李斯被趙高拉下水並肩站在一起了的時候,李斯的智商已經沒有了,他悽慘的歷史結局也就註定了。

趙高一手策劃的沙丘之變,完全是出於私心,是為了防止扶蘇接班之後,再也沒自己什麼事了。

不可能成為扶蘇身邊的紅人,所以趙高選擇了假傳遺詔賜死扶蘇以及其靠山蒙恬。

而李斯在歷經簡單的徘徊之後也站在了趙高一邊,也完全是為了捍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擔心自己的一切會被蒙氏家族所替代。

由此可見,當私心佔據了上風的時候,人的智商會下降,會很容易挖坑坑自己。

當秦二世即位之後,李斯敏感地察覺到自己的地位不再像嬴政時代那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這種感覺是非常正常的。

因為,雄才偉略的秦始皇欣賞李斯的才華,所以才給予了李斯大量的支持。

這樣李斯才能一展才華做點實事,但是秦二世卻偏偏只是一個紈絝子弟。

趙高原本就是秦二世的啟蒙老師,所以到了秦二世時期,趙高與李斯之間的地位一定會發生變化。

秦二世信任趙高,趙高懂如何引導秦二世去及時行樂。

但是李斯則依然還沉浸於秦始皇時期,依然還相信自己是帝國丞相,這本身就是一個悲劇。

“公元前210年,秦二世胡亥繼位後。”

“重新更改修訂法律,法令刑罰愈發殘酷。”

“一年後,秦二世又興建阿房宮,繼續修築馳道,徵收的賦稅也越來越重。”

“百姓深受其擾,之後,陳勝吳廣起義。”

“李斯曾多次找機會進言,而胡亥並不接受,反而因自己作樂被打擾而責備李斯。”

“李斯之子李由任三川郡郡守,但難以阻擋起義軍入侵。”

“秦國將領章邯擊敗了吳廣等人的軍隊並將其驅逐出三川地區,然後派使者輪番去三川調查,並譴責李斯身居三公之位卻令盜賊猖狂到這種地步。”

“李斯擔憂自己的爵位與俸祿,便上書迎合討好胡亥,肯定胡亥的苛政。”

“之後李斯同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進諫秦二世胡亥停建阿房宮,減少徭役。”

“趙高趁機向胡亥誣陷李斯權利可比皇帝,意圖謀反,胡亥心生忌憚。”

“後李斯彈劾趙高,但胡亥不信任李斯,將其關入獄中查辦。”

“李斯在獄中多次上書,但全被趙高扣留。”

“之後趙高對李斯嚴加懲處,編造李斯之子李由參與謀反的罪狀。”

“並詢問李斯密謀造反的情狀,將李斯的賓客和李氏家族全部逮捕。”

“最終李斯屈打成招,在供詞上伏法認罪。”

“秦二世繼位第二年,李斯被處以極刑,後在咸陽的集市上被腰斬,夷滅三族。”

朱元璋:李斯此人,感動其大才,悲嘆其結局。

秦始皇之所以能一統六國,蕩平海內。

一方面源於其雄才偉略,另一方面更依靠於手下的能人異士。

而在眾多能人異士中,李斯絕對是首屈一指的。

李斯的才能不可否認,大秦帝國的建立,其有不世之功。

李斯憑藉自己的能力,才華一步步走進三公九卿之列。

先是為呂不韋《呂氏春秋》編纂,後與少年嬴政相識,一篇《諫逐客令》挽救了秦國的危局,也使自己成為嬴政的重要心腹。

李斯的理事能力之強、書法之精以及囊括海內外的韜略都令人歎為觀止。

在以功績論英雄的秦國,其從長吏到廷尉再到左丞相,足見其豐功偉業。

這樣的李斯,又怎會不叫人欽佩呢?

然而,李斯的私心之重又足以斷送其一世英名。

為了自己的私利,竟在秦始皇去世之後。

與趙高、胡亥合謀,篡改遺詔,殺扶蘇、害忠良。

使始皇帝去世的一年內,皇室成員凋零,三公九卿死傷殆盡。

更是致使百年嚴苛的秦國律法形同虛設,大秦帝國頓時狼煙四起,大廈將傾。

俗話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用這句話形容李斯也更加貼切。

秦國的一統天下離不開李斯的不世之功,而秦國的迅速滅亡也有李斯的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