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84章 黑衣宰相姚廣孝

 “永樂十年,姚廣孝回看早年所撰《道餘錄》,將之重新抄寫後對外流傳。”

 “其文經流傳後,對明清兩代產生深遠影響。”

 “《道餘錄》全文從佛教立場出發,引用史實和佛儒兩家經典對二程、朱熹等人排斥佛教的說法逐一辯駁,以求儒、道、佛三教共存。”

 “但礙於當時社會奉行程朱理學的傳統,《道餘錄》在明清兩代飽受詆譭。”

 姚廣孝:我衣錦還鄉,榮歸故里,卻不能被家鄉人理解。

 這些年來,他拒絕了皇上無數次的封賞,一個人過著清貧的生活。

 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感受到了被拋棄的痛苦。

 不是被皇上拋棄,而是被家鄉的親人拋棄。

 皇上登基後的第二年,時任太子少師的他衣著光鮮地回鄉省親。

 他是朝廷重臣,一路上都受到地方官的熱烈歡迎和奉承拍馬。

 可讓他感到奇怪的是,衣錦榮歸的弟弟還鄉,唯一的姐姐卻沒有跑出家門迎接。

 當他興沖沖地朝姐姐家跑去的時候,發現姐姐家的門關得很緊。

 他從鄰居的口中知道,自己的姐姐是在家的。

 但是,鄰居們不知道,為什麼他姐姐關著門不見他。

 對於這個原因,他心中是知道的,那就是因為他在姐姐眼裡是助紂為虐的人。

 不僅如此,他年輕時的好朋友也關著門不願相見。

 好友只託人捎了幾句話,大概意思是,窮人不與富人相交。

 其實他非常明白,好友不是說自己不配與富人相交。

 而是說像他這樣暴富的人不配與好友相交,因為他的富和貴來得都不正,充滿著血腥。

 想想皇上執政之初,大開殺戒,動不動就滅人的族。

 他也曾勸皇上減少殺戮,可皇上不聽,這難道是他的錯嗎?

 他也曾告訴皇上,方孝孺是天下讀書人的種子,不能殺。

 可是,皇上滅了方孝孺的十族,這也是他的錯嗎?

 故鄉的拒絕給了他很大的打擊,自此以後,他白天穿官服,照樣上朝,

晚上就換上僧服,吃齋唸佛。

 “永樂十六年,姚廣孝病重,不能上朝,居住在慶壽寺中。”

 “朱棣數次前去探視,賜金唾壺,並問他有什麼要求。”

 “姚廣孝想到僧人溥洽被關在牢裡已經很久了,希望朱棣能赦免。”

 “當初,朱棣進入南京,有人說建文帝裝成僧人逃走了,溥洽知道這件事。”

 “有人則說建文帝藏在溥洽家裡,朱棣便以他事為由禁錮溥洽。”

 “而命給事中到處尋找建文帝的下落,一直都找不到,溥洽被下獄已有十餘年。”

 “直到這時,朱棣答應了姚廣孝的請求,馬上下令將他放出來。”

 “不久,姚廣孝病逝,終年八十四歲。”

 “朱棣廢朝二日,以僧人的禮制安葬姚廣孝,追贈他為上柱國、榮國公,賜諡恭靖。”

 “永樂二十二年,對姚廣孝極為尊重的朱棣在北征途中死去。”

 “太子朱高熾繼位,是為仁宗。”

 “姚廣孝曾在靖難之役中輔佐朱高熾堅守北平,後來又實任太子少師之職,輔佐太子朱高熾留守南京監國,朱高熾對姚廣孝也是滿懷崇敬之情。”

 “朱高熾繼位為帝后,再次對姚廣孝給予表彰。”

 “洪熙元年為姚廣孝去世七週年紀念日,朱高熾親自撰寫祭文,並特命將姚廣孝配享明太宗廟庭。”

 “配享太廟,應是姚廣孝作為朱棣謀臣的最大榮譽。”

 “通觀明太祖,太宗開國兩朝配享太廟名單中,十六位功勳自中山王徐達以下,皆為出生入死的武臣。”

 “以文臣位列功臣配享太廟者,僅有姚廣孝一人,由此可見姚廣孝在明初的特殊地位。”

 朱棣:姚廣孝臨終之前請求朕赦免溥洽,朕不忍心拒絕。

 在姚廣孝時日無多的時候,他親自前去探望。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有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需要藉助姚廣孝的和尚身份幫忙。

 應天被攻破後,朱允炆一把火將皇宮給燒了。

 朱允炆也消失得無影無蹤,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隨著時間的流逝,關於朱允炆去向的謠言越來越多。

 其中的一個是朱允炆沒有死,他的主錄僧溥洽秘密安排,將他送到某個安全的地方。

 朱允炆的藏身之地,有很大的可能是在寺廟裡,因為溥洽是和尚。

 他下令明察暗訪,將天下的寺廟都給搜遍了,還是沒有找到朱允炆的下落。

 這個時候,他就只能請求姚廣孝幫助。

 修撰《永樂大典》的時候,他就請姚廣孝出山相助。

 表面是修撰《永樂大典》,真正的用意是查訪朱允炆的下落。

 《永樂大典》中有一部分涉及佛家的著述,如果要寫,必然請天下的有道高僧。

 朱允炆是皇帝,藏身之處必然受到至少一個得道高僧的庇護。

 如果能請那位得道高僧前來,他一定可以查到朱允炆的下落。

 可是,《永樂大典》修好了,他仍然沒有見到庇護朱允炆的得道高僧。

 朱允炆的下落,至今還是一個謎。

 所以在姚廣孝臨終之際,他跑去探望姚廣孝,也是為了問清楚朱允炆的下落。

 最後,姚廣孝鄭重其事地向他提出一個請求,放了溥洽。

 他當時看著姚廣孝,腦中思潮起伏,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好。

 傳言溥洽知道朱允炆的下落,可是卻什麼都不說,他也不知道溥洽是否知道。

 他那時看了姚廣孝一眼,姚廣孝的眼神彷彿是說放心沒事的。

 確實如此,姚廣孝單獨見過溥洽。

 但關於他們見面後的談話,姚廣孝也是什麼都沒告訴他。

 他覺得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溥洽對姚廣孝說了朱允炆的下落。

 否則,姚廣孝不會在臨死的時候,請求他放了溥洽。

 由此而論,溥洽出去後,可能不會為他的統治帶來麻煩,否則姚廣孝就不會勸他放了溥洽。

 既然姚廣孝都相信溥洽,他也只好選擇相信。

 再說了,這是姚廣孝的臨終之求,他也不忍心回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