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85章 開清第一功洪承疇

 第285章開清第一功洪承疇

 中華十大謀士其中一個是洪承疇,他是明清之際一個有重大爭議的歷史人物。

 有觀點認為,洪承疇為清朝統一中國出謀劃策。

 參與清朝中央政務治理,在招撫江南、避免江南百姓生靈塗炭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也有觀點認為,洪承疇在大是大非面前總是經不起考驗,挺不起脊樑,是一個可悲可嘆的人物。

 洪承疇的一生,明顯地分為兩個階段。

 前半生在明朝,鎮壓農民起義,後與清軍作戰失敗被俘,皆不應肯定。

 後半生投降清朝,為清朝征服東南和西南出謀劃策。

 其中鎮壓老百姓抗清和農民軍餘部,確實造成了一定的人力物力的破壞。

 但從清朝勢力日趨強盛,實際成為全中華新的統治者,並迅速完成對全國的統一來看。

 洪承疇審時度勢,發揮自己的才能,所做出的努力,於社會進步有利。

 這位同窗受到這樣的回敬,方曉得這個山裡鷓鴣非同凡響,可不是那麼好惹的,從此便收斂多了。

 “洪啟胤認為洪承疇將來定有所作為,還曾在洪承疇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駒千里的評語。”

 “洪承疇在水溝學館附近賣豆腐乾,為了能夠多賣豆腐乾,他還幫學館裡的學生作對子。”

 在瞭解到洪承疇因家境貧寒而無法上學,就免費讓他上學。

 主持喪事的人問他們有無祭文,母親搖頭,洪承疇卻張口說有。

 “他七歲受啟蒙教育,因家境不好,之後便輟學回家幫母親做豆腐乾。”

 一些富家子弟,見洪承疇穿著寒酸,甚是瞧不起這位鄉下同學。

 泉州乃是府城,學館裡讀書的人大多數家境不錯,衣食無憂。

 山裡鷓鴣咕咕叫,撒泡尿兒自己瞧,粗布衣衫番薯腔,一塊朽木豈能雕?

 “洪承疇學習刻苦,經常向洪啟胤家中借書。”

 “天啟七年,洪承疇離開浙江,轉到陝西升任陝西督糧道參議。”

 “洪承疇在水溝館讀了五年書後,又到泉州城北學館讀書。”

 他試了試洪承疇的才學,愈加欣賞。

 洪承疇從小在母親的教導下,攻讀詩書,聰明好學。

 這個祭詞是套用《三字經》的句子,沒有什麼驚人之處。

 洪承疇聽罷,不氣也不惱,只用自己的才氣,隨口回擊。

 “洪承疇中了二甲進士後,在京城為官,前後在刑部做了六年小官。”

 “雖略有升遷和政績,但仍屬於中下級官員。”

 但作為當時八歲的洪承疇能出口成章,足見其思維敏捷。

 “水溝學館是洪啟胤開的,洪啟胤發現洪承疇幫他人作對子一事,於是不收學費將其招入學館學習。”

 “萬曆四十三年,洪承疇中本省鄉試。”

 誰說府城才子能?不信鯉敢躍龍門,眼睛長在屁股上,只看衣衫不看人。

 “兩年後,洪承疇升任兩浙承宣佈政使左參議。”

 “天啟二年,洪承疇離開刑部,外調到浙江。”

 洪承疇憑藉聰明才智深受他的器重,成為了他的得意門生。

 “從《史記》《資治通鑑》到《三國志》《孫子兵法》無所不讀,尤其喜愛政治、軍事方面的書籍。”

 據說八歲那年,洪承疇的外公傅員外去世,母親帶他去送殯。

 進入靈堂,洪承疇向外公的靈位恭敬地跪拜行禮後,就振振有詞地念道祭文。

 “次年,洪承疇又中會試二甲第十七名,賜進士出身。”

 在收下洪承疇入學後,他了解到關於洪承疇更多的事蹟。

 據說,有個同學也算有點文墨,還會吟幾句詩。

 洪啟胤:洪承疇小小年紀就聰明伶俐,我一早就看出他將來一定有所作為。

 “洪承疇從小在母親的教導下,攻讀詩書。”

 “六年,洪承疇在刑部換了三個位置,先後任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刑部貴州清吏司主事,改任刑部雲南清吏司主事。”

 還有洪承疇受到他的推薦,到泉州城北學館繼續深造。

 他發現洪承疇為了讓學館裡的學子多買一塊豆腐乾,就幫助這些學子對對子。

 所以總的來說,對洪承疇的評價正面多於負面。

 曾在洪承疇面前,吟了首打油詩,譏諷他是山裡鷓鴣。

 “洪承疇進入官場後,輾轉刑部、浙江、陝西等地方為官,前後十一年,職務多有變動。”

 “明神宗萬曆二十一年,洪承疇出生於錦田外祖父家。”

 神風呼請上大人,子孫跪拜孔乙己,金銀紙錢化三千,豬頭禮品乃小生。

 從洪承疇小時候種種事蹟來看,將來的洪承疇前途無量也是不奇怪了。

 “洪承疇初到陝西,農民起義興起,官軍四處圍剿。”

 “崇楨二

年,陝西農民王左掛率起義軍進攻耀州。”

 “洪承疇率領一部分官員聯合本地鄉勇一萬餘人,將起義軍圍於雲陽,迫使這支農民起義軍乘雷雨之夜突圍出去。”

 “洪承疇實行了以剿為主,剿撫兼施,各個擊破的方針。”

 “王左掛此後又在懷寧河再敗,於是在崇禎三年嚮明朝請降。”

 “李自成是王左掛部下,他和一些頭目對王左掛受降不滿,自謀出路。”

 “王左掛受降後,還不死心,暗中謀劃再起。”

 “同年八月,洪承疇與陝西巡撫設計將王左掛等人全部殺害。”

 “崇楨三年,洪承疇被任命為延綏巡撫,次年再升為陝西三邊總督。”

 “崇禎七年,洪承疇任兵部尚書,總督河南,山西,陝西,湖廣,保定,真定等處軍務。”

 “同時仍兼總督三邊之職,成為鎮壓農民起義軍的主要軍事統帥。”

 “洪承疇所率領的明兵,被人稱為洪兵。”

 “崇禎八年,農民起義軍逐漸壯大,戰鬥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農民起義軍進入陝西后,洪承疇召集大將展開軍事會議,部署剿殺農民起義軍,但幾次均失敗。”

 “洪承疇的悍將曹文治主動請纓,率眾三千人,進擊農民軍。”

 “農民軍採取誘敵深入、分而治之的戰略,使曹文治四面被圍,被迫拔刀自殺。”

 “曹文治死後,崇禎帝便決定以潼關為界,關外軍務由湖廣總督盧象升總理,洪承疇專督關內兵,對以李自成為首的起義軍實行重點圍攻。”

 “洪承疇受命後,親自率領大軍擊敗李自成於陝西渭南。”

 “次年,洪承疇率部兩萬餘人出擊李自成等部。”

 “隨後又調集總兵左光先和柳紹宗合擊農民軍,在幹鹽池大敗起義軍。”

 “崇禎十一年,李自成起義軍北行入陝後又進入甘肅。”

 “同年九月,多爾袞、豪格、阿巴泰清軍由青山關入明境。”

 “十月,清軍大舉入侵大明,分路蹂躪京畿至山西界,復至山東,攻破濟南。”

 “同時,清太極率多鐸兵指山海關,以策應關內清軍。”

 “清軍橫行京畿一帶,崇禎帝徵洪承疇入衛。”

 洪承疇:我犧牲名節,為清廷效力二十年,卻落得一個尷尬的境地,不得不說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從他投降清廷那一刻起,他就已經知道自己必然會是一個爭議極大的人物。

 有人罵他是厚顏無恥,出賣民族的漢奸。

 但他認為自己是忍辱負重,曲線救國的英雄。

 大明王朝的滅亡已經無法挽回,他能做的就是儘可能拯救更多的百姓。

 他賣主求榮是真,但他卻沒有出賣民族。

 在效力清廷期間,他一直力主招撫,避免了江南生靈塗炭。

 而且,他還在保留漢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他建議滿清統治集團習漢文,曉漢語,瞭解漢人禮俗,倡導儒家學說。

 除此以外,他還舉薦了許多明朝的官吏。

 他提倡興水利,減輕賦稅,發展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