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86章 半部論語治天下趙普

 第286章半部論語治天下趙普

 中華十大謀士遍及各朝代,有春秋戰國、大秦、大漢、三國、大唐、大明。

 還有來自大宋的最後一名謀士,他就是大宋開國第一功臣的宰相趙普。

 趙普足智多謀,做事決斷極快,宛如流水一般,毫不停滯。

 然而他貪財專權,為獲得宋太宗趙光義信任。

 不惜編造史實,構陷皇親,人品讓人不恥。

 但是,趙普身為大宋開國宰相,輔佐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兩代皇帝長達四十二年。

 對於趙匡胤、趙光義治國時犯的錯誤,他都能犯顏直諫。

 趙普輔佐趙匡胤、趙光義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國家的制度,避免了藩鎮割據的情況,維護了宋朝的長治久安。

 對宋朝日後達到中華經濟文化發展的頂峰,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但唯有一件事,趙普幫助宋太祖建立北宋,造福百姓免於戰亂,如此功績不應該因為嫉妒而苛責。

 “趙匡胤大軍兵行至開封東北之陳橋驛,將士藉故停止進軍。”

 趙普輔助趙匡胤制定統一的謀略在風雪凌危險中,在酒杯觥籌交錯之際分解將帥的兵權,真是社稷之臣了。

 “趙普因為輔佐有功,也得以高升。”

 “公元955年,趙普被永興軍節度使劉詞闢為從事。”

 總的來說,趙普私德有虧,於國有功。

 “父親趙迥不堪戰亂,舉族遷居常州,後又遷至洛陽。”

 “趙普是趙迥的長子,為人淳厚,沉默寡言。”

 “劉詞死後,上遺表向朝廷推薦趙普。”

 “趙匡胤即位後,論功行賞,繼續使用後周老臣為相,以維繫舊官員人心。”

 宋初功臣,不止趙普一個,但趙普的功勞最大。

 “鎮陽豪門大戶魏氏很欣賞趙普,將女兒許配給了他。”

 “於960年四月,勾結北漢劉鈞起兵反宋。”

 百年積累下來的弊端,一經廢除,很多讀書人讚美他。

 “960年春,匈奴入侵,宰相遣趙匡胤率軍北征。”

 “後周時義成軍節度使李筠,不甘居下,拒絕新皇帝授予的兼中書令的高官。”

 陳橋兵變,趙普曾負責謀劃,為趙匡胤揹負不忠不義的名聲。

 “顯德六年六月,柴榮去世,周恭帝柴宗訓即位。”

 “七月,趙匡胤改領歸德軍節度使,趙普升為節度掌書記。”

 根據記載,趙普品性不好,經常猜忌苛刻。

 “飲酒時趙普將趙匡胤灌醉,並將黃袍穿在趙匡胤身上。”

 趙匡胤陳橋事變接受禪讓,決策輔佐的人很多,其中趙普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於傳位的案件,趙光義還怕別人說閒話。

 他詳細讀過《宋史》,對趙普總體還是認可的。

 “當時捕獲盜賊一百多人,一律當斬首。”

 趙普吸取過去失敗的教訓,盡力勸宋太祖抑制武夫。

 “淮南平定後,調趙普補任渭州軍事判官。”

 “趙普祖籍幽州,出身官宦世家。”

 “後唐時期,幽州主將趙德鈞連年征戰,家國不寧。”

 朝廷儲君的案件,趙普出主意,為趙光義揹負不孝不朋友的名聲。

 “在趙普的百般勸導下,趙匡胤從後周幼主恭帝手中接過所謂的禪位書當上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史稱北宋。”

 “趙匡胤任職同州節度使時,徵召趙普為推官,後又上書朝廷任趙普掌書記。”

 “趙匡胤曾經與趙普交談,認為他是個奇才。”

 “一年後,後周世宗柴榮用兵淮南,趙匡胤攻下滁州,宰相奏請任命趙普為軍事判官。”

 朱元璋:趙普真的是賢相,諸將不早日解除兵權,宋代的天下未必不像五代一樣混亂。

 趙普便認為趙匡胤已經錯誤,趙光義不能再犯錯,而大獄便由此構成。

 “趙匡胤之父趙弘殷在滁州養病,趙普朝夕侍奉湯藥,趙弘殷於是以宗族的情份來對待他。”

 “趙普懷疑其中有無辜的人,請趙匡胤訊問他們,後來得以存活的很多。”

 “曾祖父是唐末三河縣令,祖父在唐末任澶州司馬,父親在五代時任相州司馬。”

 “趙普看到形勢可慮,力主趙匡胤親征並隨同前往。”

 “趙匡胤代周以後面臨的國內形勢,依然是五代十國以來的武臣弄權局面。”

 “趙匡胤採納意見,御駕親征,命趙普留守京師。”

 “後周太祖郭威的外甥李重進,已成為宋廷心腹之患。”

 “李重進派人聯結北漢,中途被俘為趙匡胤所用以後。”

 “趙匡胤採取賜李重進免死金牌以穩其心,並令其移到青州以便就近約束。”

 “李重進扣押宋使,遂於七月起兵反宋。”

 “趙匡

胤十一月從徵揚州,—舉攻克,李重進全家自焚而死。”

 “在趙普的輔佐下,一年之內粉碎了李筠、李重進的反叛。”

 “從計謀到躬親,趙普功不可沒,晉升兵部侍郎之職。”

 “960年末,趙匡胤平定李筠及李重進叛亂後的一天,召見趙普詢問國家長治久安的計策。”

 “趙普精通治道,對這些問題也早有所考慮。”

 “趙普覺得問題就在於藩鎮權力太重、君弱臣強而已,治理的辦法也沒有奇巧可施。”

 “只要削奪其權,控制糧草,收攏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趙普的話還沒說完,趙匡胤就明白了。”

 “於是一個重建中央集權**制度的計劃就這樣醞釀出來,並逐步付諸實施了。”

 “在北宋中央集權方面,最重要的是兵權,也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趙匡胤鑑於當時已控制局勢,就著手陸續採取了一些措施。”

 “把節度使慕容延釗罷為山南東道節度使,侍衛親軍都指揮使罷為成德節度使,分化兵權。”

 “次年七月初九,手下大將等發誓永遠效忠趙匡胤,海枯石爛永不變心。”

 朱棣:杯酒釋兵權之後,北宋的文盛武衰之勢也由此開啟。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宋朝之所以有後來的屈辱,其根源在於趙匡胤開國之初的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宴請一眾高級將領,裝作喝醉酒的樣子試探這些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