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321章 道家鼻祖老子

 

“漢書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由此也能知道道家源源於史官。”

 

“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相互攻伐,爭奪土地和人口。”

 

“老子深感天下大亂,人心不古,於是便站出來反對這種社會亂象。”

 

“老子為道家確立了基本的思想主張,這是他留給後世的寶貴思想財富。”

 

“老子哲學思想的最高範疇是道,道在道德經一書中出現了76次。”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是產生一切形式的根本,也是主宰一切形式的根本,簡單理解就是指世間萬物的本源和運行的總規律。”

 

“昆蟲、動物、人類,這些存在實體是道。”

 

“潮起潮落、春夏秋冬、夏暖冬涼,這些自然規律也是道。”

 

“老子在道德經首章中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意思就是道只可意會,無法言傳。”

 

“若能用語言表述出來,那就不是永恆的道了。”

 

“即人生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是可掌握的。”

 

“但由於該事物隨時隨刻在發展變化,現在的事物並不是我們以往已經所認識的事物了。”

 

“老子說,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天地因為沒有刻意的追求長生,所以才會長久存在。”

 

“道,生養萬物,但感覺不到疲憊。”

 

“萬物都隨著道的運動變化而變化,而道自身卻永恆長存。”

 

蘇軾:老子為我們留下了道德經這部歷經千年而經久不衰的文化瑰寶。

 

老子所處的時代是社會重大的變革期,周王朝權勢衰微,已經控制不住日益混亂的局勢。

 

諸侯國之間相互爭霸,戰爭頻繁,家破國滅者不計其數。

 

戰爭久不停歇,民眾流離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除了幾個諸侯國的政治還比較清明外,其餘都是政治黑暗。

 

動盪的社會環境,尖銳的社會矛盾,當權者的各種盤剝,民眾生活苦不堪言。

 

擔任過史官的老子,能以更深刻的眼光,洞察禮樂崩壞的時局。

 

老子苦苦探尋救治天下之道,提出自己獨特的思想,聲名遠播,被天下人尊稱為智者。

 

周王室發生內亂之際,王子猛與王子朝為爭奪天子之位而互相搏殺。

 

王子朝最終勢敗,不甘失敗的他劫掠了周王室大批典籍,逃亡到了楚國。

 

老子蒙受失職之責,受牽連而辭職,這也正合了他要隱退之意。

 

於是,老子離開洛邑,騎一青牛,欲西出函谷關。

 

社會動盪不安,像老子這樣想要退隱的人不在少數。

 

這些退隱之人都是當時有見地的讀書人,對社會現實看得一清二楚,卻又無能為力。

 

改變不了現實,又不願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汙,就只能退隱起來。

 

社會的不安定,具有退隱想法的人很多,函谷關關令尹喜就是這樣的人。

 

有一天夜晚,忽然東方紫雲聚集,滾滾而來。

 

懂天象的尹喜知道,這預示著將有不凡之人自東而來。

 

函谷關是西去必經之處,於是尹喜就急忙趕回了函谷關,等待貴人的到來。

 

一天傍晚,夕陽西斜,紅紫滿天,一位皓首白鬚的老人騎青牛來到關前。

 

當尹喜知道這位老者就是聞名天下的智者老子時,喜不自禁。

 

看到老子這是要隱居的架勢,尹喜想把老子的智慧留存下來。

 

於是,就有了讓老子著書的想法。

 

但尹喜知道,隱退之人都是性情中人,像老子這樣的人更是勉強不了的。

 

尹喜覺得要求老子著書有些為難,很不好意思。

 

但尹喜也不會上來就要求老子著書的,於是請老子到官府會談。

 

尹喜與老子是同道中人,在志趣上是一致的,他們有共同的話題。

 

有了共鳴之處,談得很投機,彼此之間惺惺相惜。

 

尹喜在談話到了適當的時候,才開口懇請老子。

 

先生是當今的智者,不會把自己的智慧悄悄地據為己有,一定是將天下人變得有智慧當作自己的責任。

 

如今先生就要隱居,今後向先生求教,找到先生很難,先生何不把高明的思想著述為書,留給世人呢?

 

我知道這樣的要求太勉強先生,有些強人所難,但還是請勉為其難地著書吧。

 

尹喜的態度打動了老子,於是老子就在函谷關住了下來,開始著書。

 

直到書稿完成,才離開了函谷關。

 

老子根據自己對社會的觀察和生活的體驗,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鑑,著述上、下兩篇。

 

上篇起首為道可道、非常道,故稱道經,主要講道是宇宙根本。

 

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故稱為德經,主要講如何遵循道來處世。

 

但有些可惜的是,老子最後去了哪裡誰也不知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但好在老子把自己的智慧留了下來,這才讓後人能夠通過道德經洞悉道的真諦。

 

“自然有自然的規律,社會也有社會的規律。”

 

“正是有這看不見的道,社會才在不斷運轉中。”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日益複雜,社會矛盾逐漸激化。”

 

“導致這些矛盾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人們強求的慾望和貪婪,破壞了自然規則和社會規則。”

 

“對於出現的問題,無為思想正是一劑良藥。”

 

“老死無為的人生態度貫徹到社會政治領域,就表現為一種小國寡民的社會形態。”

 

“也就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這裡的意思不是所謂的封閉自己,而應理解為不相互影響、不相互干涉、不搞文化輸出。”

 

“人民之間都能夠保持他們自己的風俗習慣,都可以安居樂業、幸福生活。”

 

“而治理一個國家和個人處世之道,也是一個道理。”

 

“老子主張要儘量減少擾民,以此來使天下達到安定。”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

 

“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