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懟天懟地”的易學大師,算到了自己的一生嗎?

 虞翻討厭降將,他認為這已經不是有沒有風骨的事情,而是完全失去體統。所以對待降將,他的態度可以用惡劣來形容。

 麋芳身為劉備妻兄,身負南郡重任,卻選擇投降,已是不忠不孝不義之極了。他與虞翻乘船相遇,覺得官職高於虞翻,招呼下人讓虞翻讓路。虞翻一點不慣著他,直接罵他枉為人臣、枉稱將軍。後來虞翻乘車路過他的營門,他又閉門不開,被虞翻一句不該開的門打開了、不該關的門卻關上了,讓他再也沒臉面對虞翻。

 于禁是曹魏大將,龐德能死,他卻求活,姑且不論對錯,虞翻也要鄙視到底,哪怕因此得罪孫權。

 虞翻罵于禁,孫權不高興;孫權舉辦宴會,虞翻不喝酒,孫權不高興;張昭在那裡和孫權談論神仙,虞翻覺得世界上沒神仙,說張昭瞎講,孫權還不高興。

 最後孫權把虞翻發配到交州去了,離的遠遠的,再也聽不到虞翻的聲音了才滿意。

 讀書人,還是得讀書,還是要以學問立身,虞翻是讀書人,讀的還非常好。

 他後來和孔融經常交流《易經註釋》,討論天文星象,察驗冷暖變化,探索無窮奧秘,兩個人惺惺相惜,也傳為美談。

 當時人們都知道虞翻精通易經,能夠預測到未來的事情,他預測到關羽必死。虞翻是有神通的,當初孫策遇險,虞翻救他出來,只有一匹馬,他讓孫策騎馬,自己持槍步行護衛,一日就走了三百里,而且不比馬的速度慢。

 在交州時,虞翻更加潛心研究,他料定孫權派人去遼東買馬結果不好,但是沒辦法阻止,最後求馬的人遇到風暴,又被魏軍攻擊,孫權開始懷念虞翻,想念他的他處。

 等到孫權派人去交州想接回虞翻之時,虞翻已經死掉了。

 虞翻可以說是文武雙全,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但是性格太直,放在今天可能就是智商管夠,情商不夠。他應該知道自己的結局,但並沒有因此改變自己,誰又知道好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