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天水姜維,十一次北伐,蜀漢最後的骨氣,是他嗎

 二十七歲的姜維,一身銀甲銀槍,出現在趙雲面前,也出現在世人面前。

 “老將軍,可知天水姜伯約?”姜維用豪氣干雲的一句話,開始了他熱血又悲壯的一生。

 直到多年後,成了別人眼裡的老將軍時,他依然記得,趙雲看向他的眼神,那是看到另一個自己時的恍惚。

 關於姜維的爭論很多,演義中對他的刻畫已深入人心,以至於人們不願意去想真假,而是我心中的姜維就是如此,本該如此。

 他是天水麒麟兒,一出場就自帶光環,大聲喊出“我有一計可生擒諸葛亮”。

 他是兩度識破諸葛亮計謀,讓諸葛亮心生愛才,一心要收為傳人,傳授畢生所學的少年英才。

 他繼承丞相遺志,立志北伐光復漢室,儘管他其實是個魏人,儘管他連先帝都沒有見過,但這都不妨礙他把一生交給蜀漢,至死也要保住先帝創下的基業。

 二十七歲入蜀,三十七歲開始北伐,六十三歲身死,二十五年十一次北伐。意氣風發不在,赤膽忠心長存。

 他是那個以身為餌,使出“一計害三賢”的絕唱,喊出“我計不成,乃天命也”然後拔劍自盡的,蜀漢最後的骨氣。

 至死不渝的除了愛情,還有姜維對丞相的諾言。

 有人說三國後期都是意難平,而姜維最讓人難平。我想人們是欽佩於他幾十年如一日不放棄的的精神,是欽佩他在後主都投降時仍然想著日月幽而復明,更是對歷史的遺憾吧。

 傳承,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從未斷絕,這是信念的火,責任的根,文明的光。所以我們在讀姜維時,看到的是無數前赴後繼的人,也包括自己。

 真正的姜維是怎麼樣的?我們說歷史,更多的是依靠史書,儘管史書也是由勝利者書寫。

 先說說姜維的能力到底強不強?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軍後撤,司馬懿追趕。是姜維站出來,調轉戰旗方向,擂響戰鼓,擺出進攻姿態,嚇退了司馬懿,後來人們說“死諸葛走生仲達”。可見姜維的心理素質和指揮才能是有的。

 諸葛亮死後,權力過渡到蔣琬手上,蔣琬死後就是費禕,所以姜維手中經常是兵不過萬,這對他個人的發揮有一定的限制,我們就從姜維成為衛將軍開始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