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天水姜維,十一次北伐,蜀漢最後的骨氣,是他嗎

 249年,姜維假節,出兵攻雍州,依麴山築二城,令牙門將句安、李韶等駐守,敗於郭淮、陳泰、鄧艾之手。

 250年,出兵西平,史書就四個字:不克而還。

 253年,出石營,圍攻南安、狄道,糧盡而回。

 254年,出兵隴西,先敗後勝,攻破河關、狄道、臨洮等地。

 255年,於洮西大破魏國雍州刺史王經,魏軍傷亡數萬人。姜維沒聽張冀勸阻,執意趁勝出擊,被陳泰打敗,退守鍾題。

 256年,與鎮西大將軍胡濟約定合兵上邽,結果胡濟失約,姜維被鄧艾打敗,死傷甚多。為平息民憤和朝議,自降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

 257年,趁諸葛誕淮南舉兵之際,領數萬人出駱谷,無功而返。

 262年,出兵漢城、侯和,敗於鄧艾,撤軍沓中。這也是姜維最後一次主動出擊了,留給老將軍的時間不多了。

 姜維這麼多次的北伐,有勝有負,看不出來什麼。我們不妨看看郭淮、陳泰、鄧艾,這三個人,在三國後期,基本上是曹魏天花板的人物了。在兵少糧短的情況下,一打三,能打成這樣,說明姜維的軍事才能是很強的,至少後期沒人能說比他強了。

 再說說姜維為什麼要一直打?

 很多人對姜維的質疑集中在兩點,一是擅自改變了蜀漢層層佈防的軍事思想,兵力收攏防禦,給了鄧艾偷襲的機會;二是窮兵黷武,導致蜀漢國力下降,百姓苦不堪言,最後都巴不得蜀漢滅國。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傻嗎?沒人會認為姜維傻。是為了自己的承諾就不顧蜀漢百姓嗎?他是不得不為。

 荊州丟失,夷陵之戰的失利,蜀漢開始人才凋零,到了姜維手上,他還有什麼能用的人?沒了。

 《資治通鑑》中記載諸葛亮二次北伐時向後主的上書,“自臣到漢中以來,中間只不過一年罷了,可是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就先後都去世了,又死了曲長、屯將七十多人,還損失了突將、無前、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多人;這都是幾十年內所集合的四方精銳,不是一州地方所有的;如果再隔幾年,那就會損失三分之二了,還拿什麼去打敵人呢?”

 以前控制荊州,可以把荊州的人才引進過來,現在就一個益州,根本沒辦法保證人才接續,現在不打,以後就直接不用打了。諸葛亮都在感嘆,沒人了,何況姜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