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他是《琅琊榜》中梅長蘇的原型,但真實的他,能甩梅長蘇幾條街那麼遠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這是北魏大地上流傳的一句民謠,說出了南北朝時期最大的傳奇。

 北魏內鬥的時候,梁朝在蕭衍的治理下,過上了相對太平的日子。直到北魏胡太后重新掌權,徐州刺史元法僧降梁,蕭衍才又動了起來,這一動就動出了個絕世名將。

 陳慶之,是現在江蘇宜興人,地道的江南人。現在一說江蘇人,那都是有錢人,幸福感滿滿。南朝時,不是這樣。

 從司馬睿南渡,建立東晉,江南地區就開始有了地域等級。北方來的人上等,世家豪門都在此列;江南本地人下等。後來劉裕代晉立宋,蕭道成代宋立齊,蕭衍代齊立梁,江北人起來了,他們在以前的基礎上,把江北人列為二等,江南人成了最下等。

 那是一個等級森嚴的時代,出身意味著希望,也意味著絕望。

 陳慶之,地道的江南人,還是江南人裡的窮人,所以從小就去大戶人家做下人了。不過他運氣好,這個大戶人家的主人,後來當了皇帝,他就是蕭衍。陳慶之作為府裡的老人,也雞犬升天,當上了蕭衍的主書,就是個管書的。

 陳慶之有抱負,在蕭府學了些本事,最厲害的就是下圍棋,靠著下棋,他成了蕭衍的心腹。當下很多人喜歡投領導所好,陪打球、陪跑步、陪練字,都是一個意思。

 蕭衍喜歡下棋,而且是痴迷,經常通宵達旦的下,府里人都下崩潰了,晚上得睡覺啊,陪不住。陳慶之可以,隨叫隨到,只要蕭衍不說停,他就能一直下。古代人把下棋當成謀略,棋書當成兵書,在下棋中陳慶之的能力不斷增強,蕭衍也看出來這個下人有兩下子。

 陳慶之成為主書後,知道身份低下,只能靠軍功博取前程,他散盡錢財,結交豪傑,盼著能被重用。但事與願違,蕭衍知道他行,但始終沒用他。

 史書記載陳慶之,不喜歡穿好衣服,不喜歡音樂,射箭連木片都射不穿,騎馬也不是強項。沒辦法,他畢竟是下人出身,這些東西他玩不來。但他有勇氣,有毅力,坐了二十年冷板凳,硬是沒洩氣。

 元法僧的投降,給了陳慶之機會。這個時候的蕭梁,韋睿等名將都死了,正是青黃不接之際,蕭衍需要個有實力的人接收徐州,陳慶之出山了,這一年他41歲。

 武威將軍,是陳慶之的第一個名頭,他跟著二皇子蕭綜接收彭城。回來後又改封宣猛將軍、文德主帥,護送蕭綜入主徐州。

 徐州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元法僧的投降,讓北魏氣的不行,派了兩個王爺帶兵殺了過來,先鋒是北魏大將丘大千。

 活該丘大千倒黴,遇上剛出山的陳慶之,這邊還沒安頓好,陳慶之帶著人就殺過來了,北魏軍一觸即潰。可惜後來蕭綜叛逃,讓這場勝利煙消雲散。

 第一次上戰場,蕭衍對陳慶之的表現很滿意,這個陪他下了幾十年圍棋的小子,還是可以的。

 第二年,元樹掛帥去攻打壽春,蕭衍讓陳慶之假節,負責兵事。很多人好奇,為什麼不直接讓陳慶之掛帥呢?一來他就打了一次,威望不足;二來元樹是北魏投降來的,蕭衍對投降的都重用,他又是王爺出身,不掛帥不合適。

 壽陽是蕭衍朝思暮想了二十年要得到的地方,以前用過很多辦法,損失慘重沒成功,陳慶之幫他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