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4章 從十死無生到九死一生


                 諸葛瑾終於下定決心要全力幫劉備謀劃一番,不再顧忌說錯話。

  但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豈可不察?

  正式出謀劃策之前,充分的敵我實力調查,還是非常必要的。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於是諸葛瑾先事無鉅細的問了劉備:如今敵我兩軍兵力多寡、部署、統兵將領、糧草情況。

  這些數據,有的劉備也不清楚,比如袁術軍的糧草情況。

  但凡是劉備能夠知道的,他全部知無不言。

  如今已是死裡求生的關頭,容不得半點藏私。

  短短几分鐘後,諸葛瑾就大致摸清:

  眼下劉備在廣陵郡的駐軍,總兵力約在一萬三四千人。

  而袁術軍大約動用了四萬人,是劉備軍的三倍之多,這還沒算袁術在大後方的預備隊。

  如今的袁術,治下百姓或許困苦凋敝,但其軍隊規模絕對是不容小覷的。

  尤其他多年前就做到了後將軍高位,還在董卓之亂爆發前,利用職權把一部分朝廷的北軍精銳帶了出來,家底不可謂不厚。

  相比之下,連袁紹和曹操當時都沒分到過大漢朝廷的中央軍舊部,他們都是靠地方武裝起家的。

  而徐州軍中唯一可以和袁術北軍舊部抗衡的強兵,就要數丹陽兵了。

  可惜劉備直屬的嫡系丹陽兵,多年來始終沒有超過四五千人。

  偏偏陶謙留下的丹陽兵主力,統兵主將還是曹豹。

  這次隨著張飛誅殺曹豹、曹豹舊部投靠呂布獻出下邳,

  那部分留在後方守家的丹陽兵,也徹底脫離了劉備的控制。

  劉備現在手頭還能調動的,一共就只有三千丹陽兵、一千從老家帶來的幽州突騎,還有一萬徐州本地普通士卒。

  形勢實在是嚴峻到了極點。

  ……

  “情況便是如此了,我軍有一萬兩千人駐紮在這淮陰縣,還有兩千人分散在後方海西縣等處。

  而袁軍四萬人,因糧草補給困難,無法合於一處,故而分兩路進兵。

  主力兩萬五千餘人,沿淮河自盱眙而來,統兵大將為紀靈,另有部將梁綱、樂就。

  另一路一萬五千餘人,由廬江郡順長江東下,至揚州廣陵縣、入邗溝北上,統兵大將為劉勳,另有部將雷薄、陳蘭。

  今日紀靈已至城西下寨,並以騎兵騷擾城北。

  劉勳部因迂迴遠路,估計還要數日才能抵達淮陰,屆時不出意料的話,多半會在城南下寨,威脅我東南兩側。

  我原本打算依託淮陰堅城相持,待紀靈劉勳師老兵疲,再圖反攻。可如今下邳後援糧草斷絕,城中餘糧不足一月。

  何況一旦袁軍也得知下邳被呂布所奪的消息,必然士氣高漲。我軍不可能再等到袁術士氣低落的機會,相持已無希望。

  公佑、子仲這才勸我抓住這幾日的時機,趁劉勳未到,先集中兵力孤注一擲,若能先擊破紀靈,或許還有轉機——不知先生以為如何?”

  劉備解釋得非常詳細,而諸葛瑾也聽得非常認真。

  這些細節他前世看《三國志》也好,《三國演義》也好,都沒有記載,他只能通過劉備這個渠道現學現分析。

  劉備提到的那幾個地名,諸葛瑾也對著地圖仔細看了一下,確認古今對應關係。

  東漢時,“廣陵縣”就是後世的揚州市,“淮陰縣”對應淮安市。

  廣陵縣去年還在劉繇手中,但後來被孫策攻下交給了袁術。

  包括廣陵縣隔壁的海陵,對應後世泰州,也一併是孫策幫袁術打的。

  劉勳那一路人馬,就等於是沿著後世的京杭大運河往北進攻。(注:本章末尾會附地圖)

  諸葛瑾徹底弄清楚這些兵力部署細節後,又思索回憶許久,這才慎重地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恕我直言,我以為此策頗有不妥。

  將軍不該苛求‘紀靈已到而劉勳未到’的這幾天時間差,強行組織反擊。

  反而應該考慮封鎖淮陰四門、再多相持數日,等敵軍懈怠後,再圖進攻。”

  劉備驟聞此言,本能地便閃過一絲不可置信的表情。

  但諸葛瑾已經神預言了一次,劉備冷靜下來後,還是控制住情緒,決定再信他一次,於是真摯地追問:

  “先生何出此言?自古兵法皆追求集中兵力、各個擊破敵人。

  我軍本就人少,不該抓住敵人尚未集結、分則力弱的戰機麼?”

  諸葛瑾不慌不忙,拿過一根筆桿,指著地圖上幾個點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