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276章 蔡瑁在第一層,劉表在第二層,蒯良在第三層


                 蔡瑁對於劉備的敵意和厭惡,也算是由來已久。

  雖說這一世的劉備並沒有落魄到投奔過劉表陣營,只是跟劉表作為外部同僚爭奪過一些利益。

  但只能說蔡瑁跟劉備是真的相性不合,一點點小摩擦日積月累滾雪球,最後還是讓蔡瑁處處提防針對劉備,一有機會就進讒言。

  好在劉表終究比蔡瑁年長太多,也見過世面。

  劉表已經年過六旬,蔡瑁才三十多歲。

  劉表也知道蔡瑁的私心,過去半年裡,他也漸漸覺察到蔡瑁張允在去年對劉備封江後,做過哪些假公濟私的事情。

  此時此刻,面對讒言,劉表也就沒有立刻採信,只是冷冷地說:

  “你這麼有本事,張羨起兵之時、怎不立刻南下平叛?要是你能把張羨打下來,今天哪有這些恩怨?當初讓你出兵平叛,跟個縮頭烏龜一樣。

  非要等文聘、黃忠回來,集齊三五萬人馬,才肯出徵——邢道榮才多少人?就算文聘黃忠沒回援,你當時手頭的兵也比邢道榮多些,怎麼就不敢打?”

  蔡瑁被姐夫當面斥責,倒也一時語塞,完全無法反駁。

  他確實是算計人勾心鬥角在行,但是讓他帶兵跟人打仗,他一輩子好像真沒打過勝仗。

  蔡瑁就是個典型的窩裡橫將軍,只能維持一下內部治安,遇到外戰瞬間就慫了。

  他只能先忍過這陣責罵,等劉表稍稍消氣,才巧言令色地委婉自辯:

  “當時我也是為了求穩、確保萬全,才想等文、黃兩位將軍回軍集結。誰能料到劉備如此陰險,居然在張羨入境後短短四五天之內,就越俎代庖反攻進入長沙郡境內了……

  要我說劉備肯定是早就處心積慮等著張羨動手了!他這是給張羨下套!我軍調兵的速度,才是聽聞兵變後正常反應的速度……”

  劉表聽得差點沒氣背過去,怒哼一聲,起身拂袖呵斥:

  “你自己平時軍備不嚴、臨戰不能立刻調兵反撲,還有臉怪別人治軍嚴謹、遇敵則先?要不是看在你姐份上,別人早就不服伱掌這個兵了!

  自己好高騖遠,一都做不到,就想著二、三,先把本分做好再來指摘別人!設身處地想想,這次要是曹操、孫策之流平這個叛,平完後我們什麼都得不到!只能靠自己去打回來!也就劉備,君子可欺之以方,他顧及大義名分,肯稍微吐一點回來!”

  (注:好高騖遠這個成語宋朝才出現,但我就是想用。)

  蔡瑁被罵得徹底無法抗辯,劉表喘了幾口氣後,繼續語氣森然地吩咐:“你有這閒心,還是想想如何重新集結兵力於北線,趁著袁曹勝負未分,再攻宛城!

  雖說耽誤了兩個月時間,但聽說曹操被袁紹消耗得愈發虛弱了。前番我軍撤兵後,曹操不知荊南形勢,肯定是誤以為我軍被張羨拖住了,聽說他又從宛城抽兵去官渡——這番你集結文聘、黃忠,務必攻下宛城!

  荊南那邊,我先讓賴恭、吳巨上任,也算投石問路。若是張飛阻撓,那就是劉備言而無信了。劉備必失荊州人心、丟掉信義之名,到時候我們自然能從長計議。”

  蔡瑁被罵得一直沒敢接話,直到這一刻,他才忍不住又追問一句:“那要是劉備不阻撓賴恭、吳巨上任呢?我們派出了官員,他也接受了上任,這事兒就等於談妥了,我們將來再也沒法抗辯了!”

  劉表氣極反笑:“劉備不阻撓賴恭、吳巨上任,那也很可能只是演給荊州士人看的,只是暫時的。將來我讓賴恭、吳巨從武陵、零陵籌措兵馬錢糧北調,為南郡、襄陽的戰力添磚加瓦,劉備攔是不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