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334章 曹賊要戰,那便戰


                 建安七年,同樣是五月下旬的一天。

  江夏郡,武昌縣,車騎將軍府。

  袁譚在臨淄城內召集群僚、商議對三弟的作戰方略的同時。

  武昌這邊,劉備和諸葛亮等主要幕僚,同樣在籌劃如何應對曹操和袁尚的議和。推演袁尚名義上歸順朝廷後,會對天下大局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當然,劉備距離北方比袁譚更遠一些,所以他的消息也比袁譚更不靈通一些。

  袁譚在拿到三弟伏辯奏表的時候,劉備還沒拿到,他只是籠統地知道袁尚服軟了。

  好在這也無傷大雅,劉備本來就不關心袁尚的伏辯文書裡有沒有辱及袁紹的身後名。

  這個問題只有袁譚關心,也只有袁譚有立場去關心,其他人關心都屬於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

  “袁尚最終還是對曹操服軟了,而且和談得這麼徹底。不知本初公地下有知,會如何看待他這個兒子!真是……豚犬兒耳!”

  劉備在最初的小小震撼後,忍不住私下辱罵了兩句。

  他是說不出“生子當如孫仲謀”之類的話的,所以也就只能點評袁尚一句“豚犬兒”。

  感慨完之後,劉備就慎重地向諸葛亮和龐統問計,看看去年定下的對曹方略,有沒有必要根據新形勢微調:

  “我軍原本指望靠子義、子敬、仲達他們,在琅琊和東萊支援袁譚,與曹賊相爭,控制戰爭的規模和烈度。如今曹操北線停戰了,袁尚的人口土地雖然不能為曹操所用,但也暫時解除了曹操北顧之憂,他會不會加大南侵力度?”

  面對劉備的這個問題,諸葛亮和龐統自然是異口同聲,想都不用想:“這一點主公儘管放心,曹操有可能會因為北線停戰而南侵,但絕對會控制規模和烈度,找藉口不讓雙方打到不死不休的境地。

  因為曹操很清楚,真要是和我軍曠日持久,不死不休,導致他軍力虛弱到跟袁譚相似時,袁尚絕對會重新背叛他的。到時候,二袁誰能在對曹作戰中建立大功,誰就能從反目成仇的兄弟處拉回一些先父遺留下的文武效忠,誰就能證明自己才是袁紹最合格的繼承者。

  這種情況下,哪怕袁尚和袁譚想要內鬥,也會被內部的阻力反對,因為他們畢竟都姓袁,在袁家故吏眼中,誰能實現本初公的遺願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二袁中任何一人在這個問題上不但不出力還扯後腿,就會喪盡人望,被屬下唾棄。”

  劉備聽了諸葛亮龐統都意見一致,懸著的心也終於落停了。

  也就是說,曹操可能會因為北線停戰而南侵,但南侵的烈度,一定會控制在“確保自己留在北方的兵力,至少比袁譚強”,這個臨界線不能突破,否則有可能出意外,因小失大徹底崩盤。

  曹操畢竟還是地處中原、四面諸侯環伺的狀態,他收服的人看似恭順,其實哪個都有可能在他情況不對時跳出來咬他一口,曹操絕對不敢下重注賭。

  諸葛亮見主公接受了這個推定,便順著思路往下侃侃而談,繼續推演:“依我看,曹賊縱然南下用兵,也多半是為了一箭雙鵰。

  一來是試試我們的實力強弱,畢竟我軍過去五六年都沒直接跟曹軍交手,主公上次和曹操正面交戰,還是陶公領徐州之時。曹操也會想試試南方是否易平,是否有弱敵可趁。

  二來麼,曹操肯定也是想消除袁尚的後顧之憂,讓袁尚放膽打袁譚。在曹操看來,他和我軍開戰後,袁尚就不會擔心曹軍出爾反爾了,曹軍沒這個剩餘兵力重新全面進攻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