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肉有毒 作品

第246章 三個保證

  沈旭東這塊數據最初是根據小卓統計的情況來的,後邊跟吳書記談過後又專門找同志過去聊過,確認過廠裡的一些具體情況。

  這方面其實找工人一打聽就清楚了,畢竟一線工人對於整個廠最瞭解,清楚的知道廠裡真正工作的多少人,有多少人是看都看不到的。

  而且這年頭其實坐辦公室的也算是幹部,一般就叫幹事。放到後世可能就是普通打工者,但在這年頭把這些人算到管理層中也不算過分。

  凌廠長聽到這兒是啞口無言,他開始還想辯解幾句,想著說廠裡管理還算認真,他們廠領導每天也是在廠裡關注著廠裡的生產銷售等方方面面。

  但聽到沈旭東給出的廠裡客觀數據,凌廠長也是第一次從外人的角度觀察自己帶領的棉紡廠。

  回想起82年開始,廠裡剛剛改制,趁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的經營一年比一年紅火,招的人也越來越多。

  不少人就是在那時候開始,關係進來的也好,還是廠裡提拔的也好,反正有些心思的都陸續調入了辦公室。

  直到85年,廠裡到經營達到了頂峰,市裡縣裡給廠裡的招工計劃指標也越來越多。

  也是從那時候起,廠裡的辦公室成立的越來越多,不少有關係進來的同志都想著去辦公室不願意去一線幹活,慢慢都調入了這些辦公室中,在經歷幾次沒怎麼起效的改革後,科室就更加臃腫。

  原本廠裡生意紅火,效益好的時候其實就算吃白飯的人多些問題也不大,畢竟蛋糕做的足夠大嘛。

  不管是什麼企業,只要做大做強了,總會有部分這種人,哪怕是政府這種人也不少。

  沈旭東自己最初去奉玉市綜合辦時也整日想著摸魚,不過他好歹還是幹活的,可棉紡廠這些幹部就說不準了。

  這些企業一旦經營出現問題,需要節衣縮食時,問題就會直接暴露出來,並且加劇企業的倒閉。

  現在也只有極少數有魄力的,轉得過彎的廠長,才能剪除腐爛枝葉,帶著國營廠能夠在這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下做大做強。

  凌廠長別的不說,但性格上絕對是有些偏軟念舊情,對於剪除枝葉尤其是這種背後多多少少有些關係的同志,肯定是做不出來這些事。

  其實都不用要求開除他們,只需要讓這群多餘的人重新參與企業一線生產,那這家企業的就能活過來一大半。

  沈旭東股份制改革的思路也在這兒,因為棉紡廠實際來說算不上大型國營企業,頂多是中型或者中大型國企。